设备搬运设备移位设备捆包气垫车运输
2022-01-06 来自: 亚瑟半导体设备安装(上海)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93
设备搬运设备移位设备捆包气垫车运输的亚瑟报道:半导体设备搬运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一个显示领域的半导体设备搬运术语,随着这两年折叠屏手机、可卷曲电视逐渐上市而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实际上,早在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半导体设备搬运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发明人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的时候,“OLED之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邓青云就是当年化学奖的热门人选。虽然他遗憾错过,但OLED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曾几何时,“缺芯少屏”之痛困扰着我国电子产业。而今,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半导体设备搬运透明A柱汽车等“硬科技”产品,以屏幕创新半导体设备搬运了终端产品创新。中国已成为OLED显示的重要力量。而早在20年前,有个团队就前瞻性地判断,OLED具有可实现柔性显示、色彩更鲜艳等特点,拥有其他显示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是未来新兴显示技术的“主宰”,也是显示领域发力的方向。为此,他们从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开始,踏上了艰难探索“无人区”的征程。光头强”,一个颇有江湖意味的谑称,很难会和一位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博士关联起来。而且,这位博士还是清华大学邱勇院士的博士生。而今已是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的张德强回忆:“2006年12月28日,邱勇老师(维信诺创始人)正式确定让我去做市场。当时激情勃发,我就去剃了个光头,效仿先贤事业不成、誓不蓄发。”而之所以效仿“先贤”,张德强解释说,不知是不是出于巧合,全世界的OLED研究小组里都有一个光头,例如日本山形大学的城户淳二教授就是OLED界的光头大家开玩笑说,要把OLED做好,团队里怕是有一个光头,我年轻,那就我来光头吧。“张德强笑着说:“我的头型比较圆,也比较适合光头这个发型。”1991年,还是青葱少年的张德强来到清华大学,入读化学系。1996年,他追随导师,加入了清华大学OLED项目小组。从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推动OLED实现产业化,就成了他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在本科至博土阶段,两次放弃成为公务员的机会,毅然投入到OLED研发当中。彼时,距离1987年邓青云发现OLED双层器件结构还不到10年,研发OLED的热潮方兴未艾。就显示领域而言,项目组坚信,“任何一个产业升级都要有外界条件,或者是该行业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或者是装备工艺出现了重大调整,才可能有技术的杠杆使这一产业进行升级。而OLED就是这样的机会”。创建初期,项目组只有学校特批的几千块经费,即便困窘若此,他们仍然抱持着这样的信念:“要把OLED产业化,要产业报国”。2001年,为了专门进行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和生产线的设计与建设,他们成立了维信诺公司。2001年12月7日,那一天,节气是大雪,天气是瑞雪,维信诺正式成立。我们亲眼见证了这颗希望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循着自主创新的方向,萌发生长。”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严若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