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半导体装卸搬迁移入
2021-06-28 来自: 亚瑟半导体设备安装(上海)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46
上海半导体装卸搬迁移入的亚瑟报道:自2020年Q3以来,因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公司纷纷上调产品价格。据 半导体设备搬运统计,在2021第二季度,就有超30家半导体企业调涨产品价格,可见,缺芯引发的涨价还在持续。据 半导体设备搬运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不少晶圆厂基本上涨价幅度在20%左右,个别企业也有翻倍涨价现象。在原厂之外,还存在代理商、渠道商囤货、炒货的情形,不乏出现产品价格上涨十几倍的情况。很多下游制造企业直接从买不到,变成了买不起。MCU产品的正常交货期也从正常的8-10周左右不断延长,目前包括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在内的大厂均出现交期延长的情况,交期甚至多延长4倍。中信证券 半导体设备搬运研报表示,2021年以来MCU海外大厂缺货及价格飞涨现象突出,MCU海外缺货正带来供应商本土化机会,预计国内MCU头部厂商有望加速导入下游各类终端客户,2021年有望取得较好业绩表现。另外,在国外厂商占据优势的汽车和工控市场,行业厂商也开始通过更多渠道采购芯片、增加供应商备选。原来国内很多公司都是优先选择进口产品,但在经历过这么一波“涨价缺货”的摧残后,国内的采购端风向开始转变,国内下游客户开始加速MCU的供应链本土化。实际上,部分国产厂商经过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产品技术指标已经能够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在缺货背景下也能提供便捷的替代方案,这也是很多系统厂商近期加紧改版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兴、华为的遭遇让国内企业明白了技术自研的重要性,原先坚持使用海外MCU的行业厂商也开始接纳国产MCU,国产替代的风潮正在来临。相信 半导体设备搬运业内人都了解,MCU产品有很强的惯性,一旦更换了就很难再换回来。所以,产品一旦切换成国产MCU,几乎在其生命周期内就不会改回来了,除非国产MCU真的不稳定或不能满足需求。有行业厂商向笔者表示:“以前对国产MCU不信任,觉得可靠性、稳定性差,现在用了之后觉得虽然不是完全满意,但表现也还说得过去。下游终端厂商从本地服务效率、供货安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综合考量,也在逐步备份本土厂商方案,或直接将海外供应商替换为本土厂商。”对于国产MCU厂商的发展建议,业内专家周立功强调:“国外IC设计能力不比国内差,但是他们的工程师离市场远、决策慢,我们要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定义 半导体设备搬运瞄准细分应用的产品,细分市场未必是小市场。差异化思路之外,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且***的商业模式可以提升很多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