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搬运半导体设备靠谱
2021-05-27 来自: 亚瑟半导体设备安装(上海)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58
2019年8月,亚瑟搬运半导体设备小编了解到韩国政府公布了旨在应对日本制裁的“原材料、零部件、装备领域研发扶持自强计划”。根据计划,韩国政府将在半导体、显示器等产业指定100种以上的关键材料,从2020年至2022年投入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5亿元),大力支持这些材料的研发。韩国政府将在直属总统的科技顾问会议之下组建统筹管理关键材料的官民合作组织。亚瑟搬运半导体设备小编了解到韩国政府将指定紧急开展研究的研究机构,暂名研究室(N-LAB);为实现核心材料和零部件的商用化指定试验研究设施,暂名设施(N-Facility);为每种品类都成立研究协商机制(N-TEAM),以及时掌握研发一线遇到的问题和国内外动向。在2020年5月召开的韩国“第二次后疫情产业战略会议”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成允模指出,虽然自2019年7月以来,日本加强管控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显示屏相关的三类材料,而韩国不仅完成了实质上的稳定供给,且自2019年8月以来一直致力于强化材料、配件、设备中严重依赖进口的100种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把库存水准提升至以往的数倍。在以上提到的100种产品中,有76种可以从欧洲、美国获得同等质量的替代品,48种产品通过并购、投资项目来增强在韩国本土的生产能力。
针对日本限制出口的三类半导体材料,韩国不仅从美国、中国、欧洲采购替代品,且致力于实施吸引外资企业加大对韩投资、扩大韩国企业的生产等措施。亚瑟搬运半导体设备小编了解到就氟化氢而言,已经有多家韩国企业正在新设或者增设量产工厂、确保产能,以充分满足韩国国内企业的需求。三星实施了从多地区采购的措施,如从欧洲采购用于生产逻辑、存储芯片的EUV光刻胶。此外,韩国大型化学厂商SKC和另外一家韩国公司已经开始在韩国生产用于折叠智能手机的氟聚酰亚胺。2020年,SK海力士旗下的含氟特气公司SK Materials宣布,已经实现了高纯度氟化气体的量产,而这也打破了日本在韩国高纯度氟化氢市场的垄断。2019年11月,SK Materials开始了相关材料的研制,不久就获得了研制突破,之后一直在进行商业测试。按照韩国的计划,截止到2023年,韩国将实现70%的高纯度氟化氢国产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韩国在氟化氢的高纯度化技术上已经超越了日本,韩国已实现量产的高纯度氟化氢为99.999%,而日本产品的纯度已经达到了99.999999999%。2021年3月,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的调查显示,相较于2019年,2020年从日本进口的氟化氢输入量减少了75%,与日本政府对韩国输出管理严格化之前相比,已减少9成,持续维持低迷状态。此外,整体进口量也减少了5成左右。减少的进口量由韩国的化学材料企业补足。其中,三星出资的Soulbrain公司已开始供应具有与日本企业同样水平的超高纯度氟化氢。为了摆脱对日本的依赖,韩国政府将大范围推动半导体材料、设备的国产化,预计将2021年的预算提高3成,增加至2兆2,000亿韩元,用于补助企业的研发费用。此外,韩国将指定开发地区,提供税制优惠制度,鼓励国内外企业投入,美国杜邦计划在韩国建设新工厂。2020年,由于日韩贸易关系紧张程度未减,担心与供应链脱轨的日本半导体材料厂商,纷纷在韩国设立生产基地。如ADEKA公司已经将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基地由日本鹿岛市搬迁到韩国全州市。关东电化学工业公司向韩国半导体厂商供应NF3(三氟化氮),目前在位于韩国天安市的工厂生产这种产品。亚瑟搬运半导体设备小编了解到在韩国设厂,成为日本半导体材料厂商维持与三星和SK海力士长期合作关系的一个举措。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日本半导体材料厂商在韩国建厂,防止与半导体供应链脱轨。JSR正在推动在韩国生产ArF用光刻胶的方案。JSR在有显示材料工厂的忠清北道青州梧仓投资新的半导体材料产线,以便直接向三星供货。三星是JSR的核心客户。三星考虑到日韩纠纷扩大的可能性,一直在探索核心材料供应对策,推动材料韩国本地化供应。亚瑟搬运半导体设备小编了解到进入2021年以来,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厂商不断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增产半导体材料。东京应化工业在韩国将光刻胶(的产能增加了一倍,大金工业将在韩国新建工厂来生产半导体气体。在中国台湾地区,信越化学工业的感光材料新工厂已经投产。与增强日本国内工厂产能的投资合计计算,设备投资额达到约300亿日元,将生产此前只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极紫外感光材料。昭和电工的子公司昭和电工材料(原日立化成)也将在2023年之前投资200亿日元,在韩国和台湾地区增强硅晶圆研磨材料和布线底板材料的产能。日本光刻胶供应商TOK扩大了其仁川松岛工厂的规模,使韩国本地的光刻胶产能较2018年翻了一番。TOK在光刻胶市场上的份额约为25%,三星是其大客户。
亚瑟搬运半导体设备小编了解到为SK海力士提供半导体用蚀刻气体的大金工业(Daikin Industries)正计划与一家韩国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并在韩国投资40亿日元建造工厂。